腸道菌群會不斷變化,科學家近期發現:新生兒腸道微生物組可能與不同疾病病理特征有關,包括I型糖尿病。
美國得克薩斯州貝勒醫學院的Joseph Petrosino及同事運用基因測序分析了903名兒童的12500個糞便樣本后發現,微生物群的構成以及多樣性的變化可分為3個不同階段:發育期(3~14個月)、過渡期(15~30個月)以及穩定期(31個月及以上)。
在發育期,雙歧桿菌含量升高與母乳喂養有關,微生物組的多樣性會隨嬰兒斷奶后攝入輔食增多而增加。擬桿菌的臨時性增加與產道分娩有關,而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和腸道成熟度增加又與擬桿菌增加有關(與分娩方式無關)。此外,兄弟姐妹、接觸寵物以及地理位置也是造成微生物組差異的因素。
馬薩諸塞州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的Curtis Huttenhower及同事通過分析783名嬰兒的近11000個糞便樣本,對發展為I型糖尿病兒童的早期腸道菌群進行了表征。研究人員發現,沒有I型糖尿病的嬰兒的微生物組中含有較多與發酵和短鏈脂肪酸合成相關的基因。結合之前的證據表明,短鏈脂肪酸或具有保護作用。
研究人員強調,進行取樣的嬰兒(大多數為非拉美裔白人以及I型糖尿病高危群體)可能無法代表其他群體。這兩項研究都對嬰兒腸道菌群進行了表征,并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