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體腸道和其他組織中,微生物豐富的生態系統可能會以多種方式影響健康,其中對大腦的潛在影響可能是最引人關注的。如今,一項針對歐洲兩大人群進行的研究發現抑郁癥患者體內缺少了幾種腸道細菌。
研究人員尚不能確定這種缺失是導致疾病的原因還是由此產生的結果,但他們表示,許多腸道細菌可以產生影響神經細胞功能,甚至情緒的物質。
作為微生物組—大腦關聯研究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愛爾蘭科克大學神經科學家John Cryan說:“這是追蹤微生物的化學物質可能如何影響人類情緒的第一次真正的嘗試?!边@項研究通過對抑郁癥患者或動物實驗的小型研究,“真正推動了這一領域的發展”。
目前,基于腸道微生物組的干預措施正在接受調查——例如,瑞士巴塞爾大學正計劃進行一項糞便移植試驗,該試驗可以恢復或改變抑郁癥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組。
對實驗室小鼠進行的幾項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可以影響行為;而對人體進行的一些小規模研究表明,這種微生物在抑郁癥患者身上會發生改變。
為了在一個更大的群體中檢驗這種聯系,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微生物學家Jeroen Raes及其同事對他們招募的1054名比利時人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以評估一種“正?!钡奈⑸锝M。在這些人中,其中一些被診斷出患有抑郁癥,或者在生活質量調查中表現不佳,研究小組將他們的微生物組與其他參與者的微生物組進行了比較。
研究顯示,抑郁癥患者的微生物群落中缺少兩種微生物,即糞球菌和小桿菌,但在那些生活質量高的人群中卻沒有發現這種現象。研究小組日前在《自然—微生物學》雜志上報告說,當考慮到年齡、性別或抗抑郁藥物的使用等因素時——所有這些都會影響到微生物組,這一發現得到了證實。他們還發現抑郁癥患者體內與克羅恩病相關的細菌增多,這表明炎癥可能是罪魁禍首。
在一個種群中成立的微生物組的結果在另一個種群中往往是不成立的。但是當研究小組查看另一組人群(1064名微生物組也被采集了樣本的荷蘭人)的數據時發現,同樣的兩種細菌在抑郁癥患者中也消失了,并且它們在7名患有嚴重臨床抑郁癥的受試者中也沒有出現。Raes承認,這些數據不能證明因果關系,但它們是“由兩組人群支持的獨立觀察結果”。
為了尋找能將微生物與情緒聯系起來的物質,Raes和他的同事列出了56種對腸道微生物產生或分解神經系統功能十分重要的物質。例如,他們發現,糞球菌似乎有一條與多巴胺相關的通路,而多巴胺是一種與抑郁癥有關的重要大腦信號,盡管他們沒有證據表明這種途徑可以預防抑郁癥。同樣的微生物也會產生一種叫作丁酸鹽的抗炎物質,而炎癥的增加被認為與抑郁癥有關。
美國新澤西州新布倫瑞克羅格斯大學生理學家Sara Campbell表示,從生理學上講,將細菌的缺失與抑郁癥聯系起來是“有道理的”。然而,沒有人知道腸道中的微生物化合物是如何影響大腦的。一個可能的通道是迷走神經,它連接了腸道和大腦。
Raes認為,解決微生物與大腦的聯系“可能會帶來新的治療方法”。事實上,一些醫生和醫藥公司已經在探索治療抑郁癥的典型益生菌——口服細菌補充劑,盡管它們通常不包括在新研究發現的缺失的腸道微生物中。
巴塞爾大學臨床神經學家Andre Schmidt已經開始了一項臨床試驗,他的團隊正在評估40名抑郁癥患者在接受了一次糞便移植前后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微生物組水平。
Schmidt和其他倡導者一致認為,要鞏固任何抑郁癥與微生物組之間的聯系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實驗生物學家Sven Pettersson是最早提出這種聯系的人之一,他稱這些新發現“向臨床醫學界發出了一個巨大的信號,讓他們考慮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微生物組分析”。
來源:中國科學報
更多閱讀://www.51jzyc.com/